我校在可见光构建电子等排体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04-08浏览次数:10



近日,我校江智勇教授团队在构建手性生物电子等排体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利用手性路易斯酸催化的分子内[2+2]光环加成反应,通过底物设计,实现了氮杂双环[2.1.1]己烷(aza-BCHs)和双环[1.1.1]戊烷(BCPs)的对映选择性合成。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化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博士后田栋为本文第一作者,江智勇教授为通讯作者。

在药物化学领域,生物电子等排体是一种用于优化先导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性质的重要工具。aza-BCHs和BCPs被成功用作吡咯烷和苯环的生物电子等排体,显著改善了药物分子的性质,但它们的对映选择性合成仍然面临挑战。aza-BCHs和BCPs的传统合成方法受限于底物范围,难以构建全碳季碳立体中心。江智勇教授团队通过光敏剂和手性路易斯酸的协同催化,高效、高对映选择性地合成aza-BCHs,并进一步转化为BCPs。

该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Sc(OTf)3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不仅通过降低底物的三重态能量促进DPZ(*DPZ)的三重态与烯酰胺的能量转移过程,还促进了随后的环加成反应,从而以高产率、ee、drs和广泛的底物范围合成有价值的氮杂芳烃官能化aza-BCHs。同时通过aza-BCHs的氮原子删除过程转化为2-取代的BCP,包括那些具有挑战性的全碳四元立体中心的BCPs,有效地避免了基于自由基的骨架编辑过程中的外消旋化。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5c03542

(化学化工学院 蒋 涛 王曼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