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数字载红史,全景映国魂红色实践调研团走进郑州二七纪念堂—这座承载着中国工人运动光辉记忆的殿堂,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探寻二七精神的永恒力量。
实践团成员驻足于普乐园旧址,透过大型群像浮雕,仿佛看见1923年2月那场改变中国工运史的壮阔图景:在党的领导下,三万名铁路工人以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的怒吼,掀起反对军阀统治的革命怒潮。
施洋律师戴过的眼镜、沾满血迹的工人证章等200余件文物,无声诉说着52位烈士用生命铸就的信仰丰碑。当看到毛泽东发扬二七革命传统的题词时,队员们集体默哀,向那些将生命定格在29岁的年轻面孔致以最深敬意。
在精神永续展区,郑州作为二七名城的发展成就令人振奋:从新中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铁路干线到米字形高铁枢纽,从传统工业基地到国家中心城市,工人阶级始终是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实践团成员们在互动屏前久久驻足:这些数据证明,二七精神从未远离,它正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临别之际,全体成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的誓言与百年前的罢工呼号跨越时空共鸣,化作青春的承诺。这群00后学子将带着从二七纪念堂汲取的精神力量,继续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正如展厅结语所写:铭记是为了前行,传承是最好的告慰。
(法学院 宋雨笑 李越)
(辅导员陈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