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应环境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吴电明教授莅临我院,在东校区实训楼1509会议室为师生作题为"长期施用氮肥调控农田土壤HONO排放的关键过程与驱动机制"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师和研究生等100余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报告由院长曹治国教授主持。
吴电明教授以农田土壤HONO排放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农业源的重要贡献者HONO的概况:亚硝酸(HONO)是大气中羟基自由基(·OH)的重要前体物,直接影响大气氧化能力和二次污染物的生成。农田土壤被认为是HONO的重要自然排放源,但其排放机制,尤其是长期氮肥施用对HONO产生和释放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长期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实验,结合稳定同位素示踪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氮肥类型显著影响HONO排放,且与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密切相关。研究内容为精准评估农业源活性氮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建议,通过优化氮肥类型和施用方式,可有效降低农田HONO排放,助力“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报告结束后,吴电明教授就长期施用氮肥的环境风险相关问题与我院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专家简介:吴电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青年学者。博士毕业于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和中科院遗传所农业资源中心。曾在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477328,42077083)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807449)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8PJ1403500)。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ISME Journal、PNAS和 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与大气界面活性氮气体(HONO、NOx、N2O、NH3等)交换;生物地球化学氮素循环;大气化学过程;全球变化生物学。
(环境学院 李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