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海波研究员应邀来我校讲学

发布时间:2025-06-19浏览次数:10



2025年6月16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海波研究员,在物理北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为物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报告题目是“北京谱仪III实验”。

李老师从粒子物理学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谈起,详细介绍了我国主导的国际大科学实验--北京谱仪III实验。从第一代到第三代,北京谱仪实验历经30多年,在陶轻子质量测量、R值测量、新强子态发现、超子不对称参数测量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专家学者。李老师在报告中展示了一些代表性成果,比如利用量子纠缠测量正反科西超子衰变的弱相位和强相位,发表在Nature正刊上;发现“四夸克物质”Zc(3900)粒子获得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李老师期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投入并深耕高能物理实验,为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报告结束后,李老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在场师生受益颇多。

专家简介:

李海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1995年获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高能所博士学位,之后在西欧核子研究中心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做博士后,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2021-2022年度王淦昌物理奖,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等。被聘为 Chinese Physics C 副主编,Physical Reviewe D, Physics Letter B 等期刊审稿人。长期从事正负电子对撞机物理实验研究。曾参加 BES、BESII 实验、LEP 上的 ALEPH 实验和美国的 BABAR 实验。现在主要从事 BESIII 实验研究,曾担任 BESIII 实验物理协调人,现任 BESIII国际合作组发言人,日本 COMET 实验国际合作中国组负责人。

(物理学院 李惠静)


Baidu
map